close
2012-10-23 01:18 中國時報 【許素惠/雲林報導】
縣府明年將舉辦農業博覽會,位於虎尾的農博公園首期工程完成,全區完全沒有任何水泥建物,全採自然生態工法。最特殊的是,近十八公頃基地就有四公頃水域,全區以生物自然淨化水質,每日能處理一萬兩千人排放汙水,未來將成為高鐵特區天然「淨水廠」。
牛軛溪流蜿蜒,小溪穿越樹林、洲島上也有林木扶疏,水鳥徜徉,蜻蜓、蝴蝶穿梭,土溝裡長了草,水塘溝水清澈見底,秋風徐徐,涼意沁入心脾。
農博蓄勢待發,主展場農博公園基地空照曝光,令人驚豔。建築師李綠枝簡報設計理念,完全源自於對土地的溫柔與愛護,全區以自然工法為主,盡量不用水泥柏油,就連未來布袋戲傳習中心建材也將以竹子為主角,就地到古坑樟湖取材。
十八公頃基地有近四公頃水域,水資源達人張文賢巧妙引進家用汙水,經生物自然淨化,已孕育了多樣生態,單蜻蜓與蝴蝶就各達廿多種。可輕而易舉地在草叢間發現各種不同顏色的蜻蜓、豆娘,漫步其間,驚喜連連。
李綠枝表示,區內先從南大排引入廢水,由生物自然淨化五、六天就完成,每天能處理一萬兩千人所產生的約一萬八千公噸廢水,淨化出三千公噸乾淨的水,提供園區澆灌及水塘親水使用,剩餘水流回歸大排。
副縣長施克和說,農博公園在農業博覽會落幕後將永久保留下來,是縣府為縣民創造的最佳禮物。未來高鐵特區全區開發後,汙水處理是一大難題,自然淨水功能,讓公園除了休閒遊憩外,宛如特區的超級淨水廠
全站熱搜